2021年12月25日,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成果奧布替尼迎來在中國獲批上市一周年。奧布替尼獲批上市后走過了不平凡的一年——獲得眾多臨床醫生和患者的認可;積極推進其他適應癥的臨床研究;列入2021版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淋巴瘤診療指南推薦;也納入國家醫保,惠及了更多患者。
慢淋多發于老年人群體
一個起病迅速說來就來的病,和一個潛伏在身體里不知什么時候才會發作的病,到底哪個更可怕?慢性淋巴細胞白血?。–LL)就屬于后者,稱得上“沉默的殺手”。不少患者因體檢或其他疾病就診時發現白細胞異常增高或脾臟腫大而被確診,此時,患者可能還有些茫然呢:我這全身不疼不癢、能吃能喝的,怎么就患上癌癥了呢?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一種進展緩慢的成熟B淋巴細胞增殖性腫瘤,以小淋巴細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臟和淋巴結聚集為特征。異常的B細胞表現為形態成熟而沒有免疫功能;增生的惡性B細胞在骨髓擠占了其他血細胞,阻礙造血。”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淋巴腫瘤中心主任邱錄貴教授解釋說,慢淋起病隱襲,約90%的患者早期無癥狀,晚期病人可出現貧血、血小板減少和粒細胞減少,并常發感染,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在西方國家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成年人白血病中是最常見的類型,其發病率高于急性白血病。而在中國,慢淋的發病率顯著低于西方國家。慢淋主要是老年人疾病,其發病率的頂峰為60-80歲的老年人,診斷的平均年齡在68歲,只有12%的患者年齡小于55歲,很少人在40歲以下發病。” 據邱錄貴介紹,隨著年齡的增加慢淋的發病率會明顯增加。在中國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以后,慢淋的發病率有明顯的增加。再加上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作為一個慢性病,治療的病程可能比較長,有5到10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邱錄貴教授強調,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一種惰性淋巴瘤,或者說是一種慢性血液病,是否需要立即治療及治療預后效果與疾病分期、輕重程度和并發癥有關,等待和觀察也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方式,也就是說并不是所有診斷慢淋的患者都需要立即進行治療。邱錄貴解釋說,歐美國家對慢淋的長時間、大規模的研究發現,約有20%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患者終生無須治療。這部分患者得了慢淋,他也沒有任何必要去治療。所以對沒有治療必要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來說,觀察和等待本身就是一種最恰當的、最好的治療方式。
BTK抑制劑開啟無化療時代
從治療的角度來說,過去對于慢淋的治療多為化療、免疫治療,近年來,新型小分子靶向藥物在慢淋的治療上取得顯著進展,比如說BTK抑制劑,主要就是對B細胞的信號通路的抑制,來抑制淋巴瘤以及慢淋患者疾病的進展,長期的BTK抑制劑無化療治療已全面替代免疫化療在慢淋治療中的地位,使得慢淋進入了一個精準、靶向和免疫治療的時代。
“奧布替尼由國內的研發團隊進行研發,而且所有的臨床研究數據也都是國內李建勇教授、邱錄貴教授等中國慢淋診療領域的專家來進行引導和開展的臨床研究。”山東省立醫院 血液科主任、山東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王欣教授介紹說,在剛剛過去的第63屆美國血液學年會公布了新的奧布替尼數據。80例難治復發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位隨訪時間33個月,病人的總緩解率能夠達到93.8%,而且它的完全緩解率能夠達到26.3%。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奧布替尼的總緩解率和短期的完全緩解率與國內已經上市的其他BTK抑制劑相比優勢明顯。對于患者來說,如果能達到更好的完全緩解率,就能夠有更深的治療療效,即使患者將來復發,長期的生存也是能夠改善并能夠得到保障的。另外,對于這些患者的觀察,總的有效率基本上在1個月左右就能出現,所以說奧布替尼這個藥物還是有一個更快的反應率和更高的安全性,以及對患者來說有治療的保障。
當前,各種各樣的BTK抑制劑也在陸陸續續上市,臨床醫生應該如何有針對性的選擇合適的藥物來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呢?對此,邱錄貴表示,制定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治療方案需要進行全面的評估。第一,看是否有治療指征,即使是一個高危的患者也不建議進行早期干預,因為目前沒有證據證明早期干預能延長患者的總生存。第二,如果有治療指征需要評估患者疾病的遺傳學背景,判斷他是高危的還是非高危的,這是對疾病本身;第三需要對患者的體能狀態進行評估,他是一個高齡患者、一般的老年人還是一個年輕的病人等。
奧布替尼納入醫保將提高其可及性
記者了解到,2021年12月3日,國家醫療保障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完整版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目錄共收錄藥品2709個,70個新增、27個續約藥品,共計97個藥品經過談判進入醫保目錄,平均降價60.7%、26.4%,奧布替尼也被納入其中。
“奧布替尼有非常好的療效,非常好的完全緩解率,并且有患者長期生存率的保障,另外在用藥的患者中無論是老年人還是體弱的病人,他們對奧布替尼的不良反應都是非常輕微的,完全可以耐受的,這樣的一個狀況下,患者就會有更好的療效,而且患者的依從性就會更好。”王欣教授表示,奧布替尼進入到醫保,慢淋患者就有了更好、更有利的藥物讓他們堅持用下去,而且能夠產生更好的效果,我相信慢淋患者會有更好的生存質量,這對醫生、患者以及整個社會都是非常好的。進入醫保之后,這個藥物的價位也會下降,這樣從經濟上,病人、社會和醫保的負擔都會明顯下降。
倡導慢淋作為慢性病全程管理
“過去一直認為中國慢淋患者的發病率非常低,但近年來隨著中國慢淋工作組的成立,特別是在邱教授和李建勇教授兩位中國慢淋的帶頭人的引領下,大家對慢淋的認識越來越充分和深入。”王欣教授表示,過去認為一旦診斷了慢淋就需要積極的治療。實際上,現在大部分的慢淋病人可能在診斷時不需要治療,而只需要進行接受觀察和等待,并做定期的復查。但是仍會有一部分的患者需要治療,針對這部分需要治療的患者我們的治療就可能是一個全程性的。邱錄貴教授同樣指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本身就是一個惰性淋巴瘤,由于現在安全性更高或者是效果較好的BTK抑制劑的上市,加上納入醫保,如果患者能夠堅持服藥的話,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就真正成為了一個可以有效控制而且可以長期緩解的慢性病,作為慢性病來進行管理。
針對慢淋作為慢性病治療的規范化、專業化全程管理,王欣教授說,現在BTK抑制劑的治療只是一種使腫瘤性疾病變成接近于慢性疾病的方式,比如說心血管病、腦血管病。目前的疾病管理的方式,主要是讓患者口服藥,定期去做相關的復查。在患者用藥前我們必須將患者分層,診斷患者是早期患者還是晚期患者,分期是一期、二期還是三期,是一個高危的患者還是一個低危的患者。我們在治療前就要有所分層,從而來實施一個有效且是最佳的治療方案,這是目前這類病人治療的全程管理。
邱錄貴補充表示,所謂的全程管理既涉及患者家屬一方也涉及醫生一方,從患者和患者家屬的角度來說,慢淋是需要長期管理的疾病。從患者的角度,在治療中,患者應該是遵從醫囑按時服藥、按時治療,另外在治療期間定期的復查,比如說沒有治療指征一般3個月,最長不超過6個月去復診一次,確?;颊呒覍倭私膺@樣一個病程是慢性的,要長期管理這個疾病。從醫生的角度,學會、上級醫院等各方面組織,需要加強對醫生的培訓,讓一線的血液科醫生規范地去對慢淋進行精確的診斷,規范的治療。特別強調在規范的治療中,觀察和診斷也是一種治療,所以醫生要掌握治療指征;在治療指征分析過程中按照預后分層、病人體能狀態和各方面的因素去綜合選擇一個對患者最恰當的治療方式、方案和藥物。同時要跟病人做好心理交流,對病人進行正確的隨訪、管理,指導病人服藥,觀察評價了解,觀察副作用,指導患者如何生活,必要的時候調整治療方案等。通過醫護和病人家屬兩方面的共同努力,對病人進行長期的管理,使病人不但能緩解并且能夠有效地控制疾病,生活質量也能得到有效的保證,患者高質量的長期生存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專家在線:?
邱錄貴教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淋巴腫瘤中心主任
天津市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主任
王欣教授?
山東省立醫院血液科主任、博士生導師
山東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二級教授
?
速豹新聞網·山東商報記者 孫淼